体检发现胆结石,到底如何是好

浏览: 作者:天津体检网 来源:天津体检 时间:2022-02-11 分类:体检问答

  “得了胆结石,到底要不要手术?如果做手术,保胆还是切除?”这些是很多胆结石患者常常遇到的难题。而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前,我们先要了解一下胆囊这个特殊的器官。


  胆囊:促进消化的能手

  在食物消化的过程中,胆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它形似梨子,依附于肝脏下方,如“囊袋”一般发挥着浓缩、储存胆汁等功能。肝细胞持续不断地工作,每天分泌的胆汁“产量”为800~1000毫升。在不消化食物时,胆汁经胆囊管转入胆囊内贮存;在消化食物时,胆汁可由胆囊收缩和胆管收缩协同排泌至十二指肠,以促进脂肪的消化分解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等。

  胆囊储存大量浓缩胆汁,它也很容易生病,尤其以胆结石、胆囊炎、胆囊息肉等,是外科常见病、多发病为主。其中,大家熟知的胆结石虽然看似不是什么大病,但疼起来可真的不是闹着玩儿的,如果盲目放任不管,还可能引发胆管炎、胆囊癌等其他健康隐患。


  胆囊为什么会长“石头”

  在我国,胆囊结石的发病率达7%~10%。按照成分来说,胆结石又可分胆固醇型、胆色素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,现在胆道感染引起的胆色素型结石的发生率逐渐减少了,大多数情况属于胆固醇结石。

  结石当然不是凭空“长”在胆囊上的,从本质上来说,胆囊胆固醇结石是一种代谢性疾病,通俗来说就是由于营养过剩,胆固醇的排泄量超过了胆汁的溶解承受能力,因而形成胆固醇晶体析出,最终导致胆固醇结石的形成。

多发性胆囊结石

  什么样的胆结石需要治疗

  部分胆结石可能长期或终生都不产生症状,这种胆结石如果个头不大对人体的危害不大,患者只要定期随访即可。但是,部分胆结石如果不及时治疗,就犹如体内一颗“定时炸弹”,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突然“爆炸"。

  一旦胆结石发生急性嵌顿,导致上腹疼痛并放射至肩、背部,患者可伴有发热、黄疸等胆绞痛的典型症状。如果胆绞痛没有缓解,这种机械刺激常常会继发细菌感染,引起胆囊发炎,严重者可出现胆囊积脓、穿孔,发生腹膜炎,甚至感染性休克、肝脓肿等并发症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胆结石尤其是巨大结石长期、慢性地刺激胆囊壁是胆囊癌的重要致病因素,70%左右胆囊癌患者都有胆结石病史。此外,胆囊内细小结石容易落入胆总管,继发胆总管炎及胆源性胰腺炎。一些大的结石嵌顿、压迫胆囊及其邻近器官会形成胆内瘘等。


  保胆,还是切除胆囊

  2020年11月,世界急诊外科学会更新发布的《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》中,明确推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作为该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,即使是老年人也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,如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可选择药物保守治疗。不过,并非所有胆结石患者的治疗都是“一刀切”,胆囊切除与否,需要有明确的手术指征。只有出现症状且反复发作,结石呈淤泥状、超过2.5厘米巨大结石、胆囊功能已受损等情况才考虑切除胆囊。

  很多需要手术的患者希望能够“保胆取石”,虽然这种手术方式与胆囊切除术的发展息息相关,也契合了患者保留器官的诉求,但因为治疗效果不佳且复发率高,如今也未被国际指南作为标准的术式。

  为什么“保胆取石”术式被中华医学会胆道学组认为非规范手术呢?因为胆囊结石仅仅取掉结石并未改变结石形成的内环境,术后胆囊虽然保留但是其收缩功能受损,更容易导致结石的复发,而且未切除的病变胆囊仍存在癌变风险。通俗点讲,大部分胆囊结石的患者胆汁成分有问题,单纯取石并不能改变胆石症存在的客观条件,因此很容易复发。

  很多人认为,胆囊是分泌胆汁的器官,切掉会影响消化功能。实际上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,而不是胆囊。术后规律饮食、调整饮食结构,切除胆囊后通常不会影响正常生活。


  胆结石可以预防吗

  通俗来讲,胆囊结石的本质是营养过剩,因而胆结石应以预防为主,特别是要养成健康饮食习惯。

  首先,保证饮食规律。一定要好好吃早饭,如果不吃早饭,浓缩的胆汁没法排空就容易在胆囊淤积,进而形成结石,从而增加胆囊炎的风险。天津体检专家提醒减肥人群,应注意不要追求快速减肥,否则很可能导致胆汁成分比例失调,造成胆固醇的沉淀而形成结石。

  其次,限制总热量的摄入,少进食高油、高脂的食物,以免因胆固醇摄入过多增加结石的风险,或增加胆固醇性胆囊息肉的风险。

  最后,适当运动,多饮水。规律的生活习惯对胆结石的预防至关重要。胆囊患病,心脏也会受牵连


免责声明: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,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、排版、编辑,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在及时联系本站,我们会尽快和您对接处理。
推荐体检中心